听新闻
放大镜
“重自强 共进步”检察官助理论坛--克服内心的“焦虑”(顾霞)
2018-05-08 16:38:00  来源:
  “重自强 共进步”检察官助理论坛

克服内心的“焦虑”

公诉科  顾霞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的是关于我们年轻人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只有我们心静下来了,才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检察事业作贡献。

现在网络上常常会出现“在北京,年入百万只算刚刚脱贫”“上海大爷:月薪一万是讨饭”“30岁,如果你还没有当上管理层,你一辈子也就基本这样了”等等耸人听闻的说法。这种用“脱贫”“百万”“讨饭”“不这辈子就完了”等词渲染所谓“财富标准”“成功标准”,难免会让人的心理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对于我们法学毕业的同学们来说,很多和我们一批毕业的去做律师的同学,也许当年在学校他并不比你优秀,甚至远不如你,但是人家现在做律师了,每天朋友圈里都是各种开庭,参加各种高端论坛,全国各地到处跑,而这个时候反观自己,毕业三四年了,可能此刻你还在忙着订卷宗,忙着跑腿送各种材料,面对司法改革,你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资格独立办案,相信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种焦虑,或者正在经历这种焦虑。

其实,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围城”,体制内的人看体制外,总是觉得体制外的生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甚至连空气都是自由的,而体制外的人看体制内的更是充满羡慕。对于很多体制内的人来说,体制就像一道保温墙,一张保险网,他隔绝了基本的生存风险,却也降低了我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力,我们不知道他们在看似光鲜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况且在我们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从来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如果你看了改版后的《清风苑》第一期“体制内的创业者”,看了多位法检系统“牛人”他们的成长历程,你也许就会发现,其实不是体制阻碍了你的进步和发展,而是你自己日复一日的在体制的保温箱里,放弃了自己。

不必因为别人的忽悠而一窝蜂涌向“风口”,不必因为别人外表的光鲜而自卑或者自暴自弃,更不必因为短时间内还没有看到回报就放弃自己的路。借用CU检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探索;少一点等待,多一点自觉;少一点盲从,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消极,多一点上进。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编辑: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