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又名“雉水”。这个因春秋时期贾大夫射雉美丽传说而得名的古老大地上,如今正演绎着以诉源治理促进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司法实践。
近年来,如皋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2022年,如皋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1022件,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法定正常审限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等核心指标均位于南通法院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获南通基层法院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三年获评如皋市“综合考核优秀单位”,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获评全省“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示范法院”,“全省类型化纠纷诉调对接先进集体”。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与发展。如皋法院始终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诉源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同社会各方力量‘治未病’‘治将病’,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司法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动力。”如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明渠如是说。
基层治理,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入手
“姐,太感谢你了!我一定会珍惜眼前人,孝顺老人,好好过日子。”近日,在如皋法院“王桂兰家事调解工作室”内,被告吴女士紧紧抱住王桂兰,流下感激的泪水。
吴女士离婚后,带着五岁的女儿从云南改嫁到如皋与孙先生再婚。婚后夫妻关系日益僵化,孙先生一纸诉状送到法院,请求与吴女士离婚。该案诉前流转到王桂兰家事调解工作室,首席调解员王桂兰在与二人交流中发现,矛盾的根源在于婆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