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扬州市检察机关依法加强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7-09-15 09:31:00  来源:

    扬州市检察机关依法加强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江苏省委政法委《关于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加强产权保护的若干指导意见》和省检察院《关于立足检察职能依法保护产权的十二条意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财产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现结合我市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坚持全面保护、同等保护原则。全市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惩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依法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产权。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同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特别在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时要与对待公有制经济一样,确保产权主体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要经常走访企业,注意倾听经济主体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研究解决之策。对于涉及法律方面问题的,要积极提供法律帮助;对于职能不能解决的要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并积极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及时转交企业诉求和关切。 

  二、认真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侦查监督部门继续把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选择性执法等妨害产权平等保护的案件作为刑事立案监督的工作重点之一,对违法立案的,发现一起,调查核实一起,纠正一起;对涉及产权的重大刑事犯罪要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审查起诉部门对侵害公民、法人等经济主体合法产权利益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犯罪案件要快速审查起诉;对犯罪中给经济主体造成财产利益损失符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条件的,主动告知当事人依法提出;要配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大追赃退赃力度,将退赃情况作为量刑时考虑的情节。案管部门要健全检察环节涉案财物的移送、保管、处置机制,加强涉案财物的甑别审查和清理,该发还的及时发还,确保合法财产权不受牵连。刑罚执行监督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对因犯罪被逮捕的各种所有制组织的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控申部门要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利用“12309”民生服务热线、检察为民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产权主体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对社会反映强烈、当事人申诉、历史形成的产权刑事案件,要组织力量抓紧进行复查,确属错案冤案的,坚决依法纠正并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三、充分发挥民事行政监督职能。依法保障各类产权主体的申请监督权,规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受理和审查程序,依法监督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对于明显不公的坚决提出抗诉或提出检察建议,有效保障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事、行政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不依法履行执行职责及错误采取执行措施、错误处置执行标的物、错误追加被执行人,致使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等财产权遭受侵害的案件。坚决打击民事虚假诉讼,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涉及产权的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监督力度,重点审查恶意串通损害案外人合法产权的案件,督促人民法院依法纠正并惩治虚假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积极探索公益诉讼,以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产权领域为重点,积极运用诉前程序、督促起诉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侵害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积极探索对涉及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和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的监督措施,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对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对侵犯商标、商业秘密和著作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要以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为突破口,突出打击链条式、产业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主动维护本地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整体形象。要积极探索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集中指定管辖后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模式的有效监督方式。联合法院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探索建立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权成本,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智力成果。 

  五、严肃查处和预防侵犯产权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积极预防重点领域侵犯产权的职务犯罪。依法惩治企业在项目审批、招投标、资金拨付、审核验收等环节的职务犯罪,坚决打击侵吞国有资产、侵害国有资产权益的犯罪。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造成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地侵占等破坏国家、集体自然资源产权的渎职侵权犯罪。严厉打击国家工作人员在产权确认、流转交易过程中利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职务之便,向产权主体索贿、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要通过查办职务犯罪发现产权保护制度机制的漏洞和风险点,积极运用检察建议、案件剖析、警示教育、送法进企、预防讲座等方式督促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涉及产权的职务犯罪。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不规范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其完善和改正,积极防范商业贿赂犯罪,支持和参与对涉及产权纠纷的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援助工作。 

  六、正确区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罪与非罪。认真对待市场经济领域的各类犯罪,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避免客观归罪。严格坚持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冤错案,坚决予以撤案或不起诉。正确区分正常经济交往和商业贿赂的界限,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正确区分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正确区分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中涉及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集体资产的界限,正确区分大胆探索一时失误和故意违法犯罪的界限,保护经济主体创业的积极性。对经济主体生产、经营、融资等正常经济行为,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外,不以犯罪对待。对正在办理的涉及产权的刑事案件,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不明确、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确需处理的,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慎重采取拘留、逮捕等人身强制措施,尤其是涉及各种财产的搜查、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转让、变卖等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七、健全工作机制。全市检察机关要进一步立足检察职能,建立健全对产权进行司法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办理产权案件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专家型、专门型人才和业务骨干办理涉及产权的案件。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新闻发布、案例指导、以案释法等方式,主动向社会适时发布产权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公开产权保护案件的办理信息,弘扬产权保护法治理念,提升社会公众产权保护意识。推进检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增强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八、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参加由党委牵头,人大、政府、法院、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参加的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保护产权中的政策法律和工作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检察机关要加强风险研判,对办案中发现的体制性、政策性等问题和事项,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党委政府参考。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等方面的意见,增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公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