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2017-12-08 17:20:00  来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民行科   顾逸凡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我对《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读后感。记得当时书刚到手不久我就看完了,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时间原因不能细细的再过一遍,所以我大都是凭着自己对这本书片面的理解结合了平时的一些生活感慨写的。如有理解不到位或是与大伙的想法不一样的,还望多理解多包含。

笑来作者26岁的时候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思考,但是,说实话,今年26岁的我早在上班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发觉了自己缺乏思考的动力与方法,只不过作者完成了自我救赎,而我还在迷茫之中。每天按时按点工作,但是我觉得却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按书中所说的“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那我觉得其实把学习解释的更宽泛的,应该说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而去做的事情。因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不坚定,患得患失的心情,导致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恐惧,因为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总想着在确定目标之前总不能时间被白白浪费,坐以待毙吧。于是不停地去做,甚至沉迷与手机之中。也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大脑本身 “选择性输入”机制控制我们听我们爱听的,看自己喜欢的,写我们爱写的。所以我觉得,在我选择让我的大脑控制我的时候,我就已经放弃了初衷。自己的精神世界早已极度的空虚。

我之所以愿意分享我的感受,是因为我相信书中的多次出现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句话大概是最能安慰人了,书中分析的许多的弱点和不靠谱的心理习惯在书中被分析的很透彻,不免使人在面对自己尴尬回忆时略觉坦然,这种阿q的感觉使人慰藉。不过关键是,我认为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坎坷的,为心智的成长,仍然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努力。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很多都是共性的东西,应该也多多少少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不经思考就请别人帮忙、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请别人帮忙、别人向我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虽说人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不过我觉得,就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人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关键还在要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其实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如说这本书劝诫的是习惯的培养。正如书中说所说的,能真的能够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书中提到的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作为一种启发式思考方法,实用性很强。但是与习惯无关,拿来即用,不过也使人受益匪浅。

而作者提到的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小习惯。非常的简单但是也绝对的枯燥。我自己投入过实践中,我尝试后,的确给人一种诧异的体会。虽说每次都花费些许时间将自己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但是对自己做的事情更会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对时间也有了更清晰的体会。不过最后我坚持了一段时间,也不了了之了。对于通过漫长的渐变方能产生质变的小习惯,培养起来更需要非常人的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我认为管理与生活何必要混为一谈。生活之中,小事理性,大事感性。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用点滴的积累去拨动生活的方向,这应该也算的上是理想生活了。

借用《开除自己的总经理》当中的一句话,那是作者在面对父亲因病离世时的感慨。坏运和好运,并不听你的差遣,不管你的意志力多么坚强,也未必能战胜厄运。不管你多么努力,也未必能讨得好运。你只能做你该做的,然后与命运握手言和、微笑同行。

  编辑: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