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把梦留住》读后感
2017-12-08 17:21:00  来源:

《把梦留住》读后感

民行科 李园

“候鸟在万里飞翔的日子,最大的动力是前方故土的味道;水手在波涛中翻腾挣扎的时候,最后的信念是身后大陆的气息;一个人行走在苍茫的黄土高原,很多时候会感到孤单寂寞,却忘记了自己也有坚强的后盾。”叶楠用简单的排比句,将支教后第一次见到母校有人来看自己后的欣喜与依靠感描述出来,给人以惊喜。

前几天利用几天的时间将《把梦留住》这本书读完,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出版于2007年3月,我看的是2014年再版的版本,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由一名支教志愿者独立撰写的长篇支教纪实,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十年间无数人走进西部,也曾有无数的热血青年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持西部建设。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叶楠及其小伙伴在宁夏一年的支教生涯,由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念念不舍,学校的老师由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信任,不仅仅是心态的转变,更是他们能力的见证,也是他们将自己真正融入到西海固原的见证。本书从一开始到结束无不透露着支教环境的艰苦。水是苦的、涩的、咸的;被子是用化肥袋制作而成的;冬天的衣服永远都只有单薄的两件,一件衬衣、一件外套;十块钱一双的橡胶鞋就是奢侈品,大部分人穿的都是自己母亲亲手做的布鞋,有的脚趾头、脚后跟都遮不住;春夏季节黄沙漫天飞舞,口鼻都是携带自然资源的重要载体,宁夏西海固原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是孩子们脸上浮现的那种对知识极度渴望的眼神,他们虽然外表看上去很脏乱,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很纯净;他们的行为虽然很夸张,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用最简单的梦想充实自己,他们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各种环境,他们吃苦耐劳,努力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文中有个情节深深的震撼了我,记得是这样描写的“村头黑柱哥,费了老大劲考上去的,为了念完大学家里什么都借光了,可是,去年毕业就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现在还,还窝在家里头赖着哩”。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蹲在家里啃老的情景,也正是这样的情景刺激着西海固原当地人“读书无用”,家长害怕,学生迷茫,最后的结果是“大学生不值钱了,还是先图点实惠的早点蓄点钱,以后可以快些成家养娃子。”在那个平穷的地域,农民的小农意识以及日子过的穷怕了的思想冲刺着整个固原,每每有学生问叶楠,“老师,你说现在读书有什么用呢?”他都无法找出强硬的理由来说服提问的学生。只能带着安慰性的劝说,让他们坚持下去。多么心塞又无助,这样的感受我又何尝不懂?我是一名复读生,记得当时家附近有个高我一届的男生他也是复读生,然后复读后的结果是总分只加了一分,我爸有天跟我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高考也只加了一分,他从睡梦中惊醒,惶恐担忧了很久,或许这就是真实例子的力量吧。好在我最后考试的还算差强人意吧。固原的人太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为了一丝丝的希望他们肯付出比许多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但是一个苦苦追索的神话从高处坠下的时候,这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过去金榜题名后衣锦还乡的旧版美梦渐渐破碎,大学毕业等于吃皇粮的时代的终结,伴随着一个个观念的尘封,高等教育普及的年代,对国家和民族是一件幸事,但是却是西海固的孩子们面临的新命题。好在,叶楠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教会孩子们要相信自己,坚守住自己心中的梦想,谨记读书一定有用的观念。好在,我看的是2014年版的大概知道了这些教师与孩子们的一些概况,那些努力的孩子都有一个较好的近况,否则,可能会一直心系这些孩子们的命运。

梦想若在,青春永驻。年岁渐长,但是支教生涯教会学生的思想还在,梦想还有,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坚持下去,全世界都会为了你的梦想让路。

  编辑:李娅